11月17日,中国酒精饮料协会公布的1-10月规模以上企业产量数据显示,经过9个月从低到低的低迷期,国产葡萄酒成为三大葡萄酒品种之一,产量呈正增长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1-10月,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酿造总产量为4579万升,同比下降3%。其中,白酒产量546万升,同比下降10%;啤酒产量2996万升,同比下降7%;葡萄酒产量32万升,同比增长4.6%;发酵酒精产量772万升,同比增长30%。与今年上半年相比,10月份国产葡萄酒产量强劲反弹。到10月份,国产葡萄酒的累计产量几乎翻了三倍。这主要是因为10月份增长强劲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10月份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约15%,与9月份相比,葡萄酒产量同比反弹30个百分点。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,国内餐饮收入增速今年首次转正。11月16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市场销售继续回升。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,同比增长4.3%,比9月份快1个百分点;餐饮营收4372亿元,同比增长0.8%。“10月份,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复苏,产量稳步上升,需求稳定回升,就业继续改善,价格总体稳定,市场预期改善,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继续显现成效。”11月16日,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在国务院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。正是因为疫情,聚集的场面消失了,今年各种酒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,其中酒受了重伤。“酒的家庭消费场景缺失,严重依赖餐饮等社会消费场景,所以下滑严重。”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在8月于青岛举行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年会上表示。很明显,餐饮收入同比增长由负转正,使得葡萄酒消费的主流渠道重启。相比之下,白酒受餐饮通道影响较小。今年白酒是啤酒、白酒、葡萄酒之一,效益恢复早。统计显示,虽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至今一直在下降,但在上半年啤酒和葡萄酒企业利润指标仍在下降的情况下,白酒企业的效益率先实现增长,实现利润730亿元,同比增长2%,从而刺激了整个酿酒行业的利润增长。进口酒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,国产酒的月度和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已经由负转正。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记者注意到,早在9月份,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和金额就大幅反弹。与今年疫情爆发不同,葡萄酒进口量持续低迷,月度进口量保持在30%左右,与同比下降有所不同。9月份海关数据显示,进口量同比下降15%,而进口量同比仅下降1%。据中国商业研究院统计,前三季度,中国葡萄酒进口减少近35万升,进口量分别为18亿美元,同比下降约30%。进口葡萄酒比国产葡萄酒早一个月开始走出低谷?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。“从去年开始,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几乎占中国所有进口葡萄酒的40%。通常,澳大利亚第四季度旺季的葡萄酒进口占该国年度进口的30%。因此,8月,商务部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发起反倾销调查,对进口葡萄酒的数量产生了很大影响。”11月16日,阿德莱德的一位葡萄酒出口商通过海外电话告诉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。他说,由于旺季需要备货,加上反倾销调查带来的心理预期,中国进口商在9月份匆忙申报了大量澳大利亚葡萄酒,这可能会增加当月进口葡萄酒的数量。但是进口酒的情况并不像预期的那么乐观。同样从这位澳大利亚进口商的实际经验来看,到本月初,虽然反倾销调查仍在进行中,没有结果,但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,中国海关对从澳大利亚装运的葡萄酒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检查。“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测试。我们的葡萄酒需要送到北京或秦皇岛的葡萄酒检测中心进行检测。一个月后,两万多元的集装箱滞期费就没了。”他说,关键是旺季不能耽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