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的全过程控制,国家卫健委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了“餐饮服务通用卫生标准”等50项新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。其中,“餐饮服务通用卫生标准”是我国第一个服务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,对做饭和外卖包装提出了具体要求。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,方便快捷的外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吃法,但是外卖食品的更好的时限是什么呢?很多消费者表示从未关注过。“有时候工作忙的时候,中午点的外卖可能晚上吃。有时单位集体聚餐数量很大,剩下的我们就带回家,第二天再吃一顿。”在海淀区工作的白领小芳说,自己和同事把冷外卖再热一热是常事。记者注意到,麦当劳、西茶等一些茶店通常会在外卖套餐上注明建议食用时间和“请尽快食用”、“建议半小时内饮用”等字样,但大多数餐厅不会在外卖上注明建议食用时限。为此,“餐饮服务通用卫生标准”首次明确要求,鼓励使用外卖包装封条,鼓励外卖食品在容器或包装上标注食用期限,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。此外,根据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,餐饮服务经营者在取出和发放食品前,应对发放工具和盛放食品的容器(一次性容器除外)进行清洁;与直接进口食品的接触也应进行消毒,以防止食品污染。送餐期间,送餐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,送餐盒(袋)应保持清洁,定期消毒;直接进口食品和间接进口食品、低温储存食品和热食品应分开。除外卖包装配送外,餐饮服务通用卫生标准还规定了餐饮具、食品容器、工具的食品采购、储存、加工、供应、清洗消毒等场所、设施、设备和人员的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管理导则。根据“餐饮服务通用卫生标准”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在加工前清洗食品原料,在使用前清洗禽蛋外壳,必要时进行消毒;易腐食品经初级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;生蔬菜、水果和生水产品应在专用区域或设施内清洗,必要时消毒。"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"还在食品供应要求中规定,由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直接进口的易腐食品的冷却、分装、切割等操作应在专用房间进行;分发餐具和修整形状的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;加工边缘和花朵的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,使用前应清洗消毒。提前放置在用餐区的餐具应避免污染。